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大家好,我是甘肃省天水公路局秦安公路段的党支部副书记陈剑锋,今天和大家分享甘肃秦安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
1935年8月11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即红二十五军在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从原天水县沿河城即今麦积新阳镇附近出发取道千户梁向秦安县城疾进,前锋部队在南瓦窑击溃北上援敌主力部队,经过60里急行军的红二十五军部队下山后,从神明川、川口村直插葫芦河,徒涉渡河,经饮马巷攻进县城,迅即控制全城。午后,红军在县城体育场召开穷人大会,宣传党的联合抗日的主张,号召秦安人民团结起来,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接应长征中的主力红军,8月12日,红二十五军离开县城宿营安伏,13日经魏店龙王庙北上翻越六盘山转战陇东,九月十五日到达陕甘苏区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成为了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劲旅,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在秦安这块热土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秦安党的地方组织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到解放前夕,先后建立了6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发展党员141人,地下党组织建立后,在秦安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农运、工运、学运、军运、支前和统战武装等活动,为秦安解放积极工作。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一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一野总部驻秦安县莲花镇,筹划进军兰州、西宁、解放大西北;一兵团一军解放秦安。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秦安全县人民走上了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要想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的理念,把改善交通条件,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推进公路“先行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等活动,不断加强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秦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秦安大地上,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各历史时期,红军长征精神,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以及“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将永远激励秦安公路人始终践行“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和“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行业精神,为秦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