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沧桑岁月,感悟发展变迁。老一辈公路人筚路蓝缕、架桥铺路的光辉历史,既是几代公路人,几十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弘扬“八棵树精神”的历史缩影。今天,让我们跟随老一辈养路工姚元生,走进他的修路养路生涯,聆听他犹如“老黄牛”一样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
1949年4月出生在秦安农村的姚元生,22岁那年成为了一名养路工,此后,在养路岗位上一干就是29个年头。他勤恳工作,先后获得了市级“劳动模范”、“甘肃省工人明星”,交通部“优秀养路工”和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等10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在担任云山道班班长的13年里,带领全班职工艰苦奋斗养好路,齐心协力建“小家”, 路容班貌发生了显著变化,1993年云山道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老班长的一生,踏实做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谱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记得初见老班长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衣着简朴,皮肤发黑,捧着奖章的双手有些粗糙,手指头和指甲因长年高强度工作磨得严重变形,即使过了很多年,依然能从那布满老茧的手上看出曾经的痕迹。
改造云土路的那三年,是老班长最难忘的时光。云土路就是原县道442线,连接秦安云山乡和清水土门乡,八九十年代的云山有着全县最大的乡村集市,客商来往不绝,热闹非凡,云土路俨然成了交通要道。那时云土还是砂土路,出行极不方便,老班长在缺钱少人没机械的情况下,毅然带领全班职工,靠着架子车、铁锹、洋镐和勤劳的双手,取直弯道三处,改造窄险路段五处,加宽路基达一米以上,大大改善了通行环境,这条路被当地群众称赞为“云土高速”。那时,他带领全班职工吃尽了苦头,石头砸烂了脚,怕耽搁时间,只能用火柴盒上的磷条、黄蒿和细黄土简单包扎止血;长期过度劳累,心脏病发作,晕倒在工地上,输液治疗时,依然放心不下工作,听着门口半天没有车辆经过的声音,凭借经验他就知道路上肯定有突发事件中断了交通,不顾家人再三劝阻,依然手举吊瓶只身前往查看,再次晕倒在路上。它就是一个这样敬业的人,艰苦的条件下,长期的超负荷劳动,长时间的艰苦生活,让当年身体强壮的老班长患上了多种疾病,影响至今,手上、身上、腿上因养护工作留下的创伤,至今清晰可见。
老班长把自己看得很轻却很关心别人,有职工在炒拌沥青料时,过度劳累晕倒在操作台上,他背起比自己高一截的职工一口气跑3里路及时送医,不顾劳累跋涉50公里山路赶去通知家属;为了让班上新职工多适应,他总是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大雨中疏通水路、开渠引水,油路修补扬沙晒沙、炒油锅、运熟料,这种时候他的身影总在最前面。
还记得一年夏季连续大雨,造成了云山道班管养的路段发生了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交通中断,为了准确了解受灾情况,他独自一人冒雨骑自行车上路巡查,在经过一处泥石流路段时,被泥石流冲击,连人带车掉下了两米多高的路边,当时腿部受伤,全身的衣服被泥浆灌透,他不顾受伤的腿和湿透的衣服,忍痛继续骑车前行,巡查结束,来不及休息和治疗,根据灾害情况开始分配任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通。在一次冬季防滑时,发现一辆东风卡车在路上抛锚,司机被冻的值打啰嗦,老班长看到后及时组织人员帮助司机把车推到了路边安全位置,帮助司机生起火堆取暖,并将把自己的热水和馒头全部给了司机。还有一次周末老班长值班时,半夜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有车辆在云山道班不远处的弯道发生意外侧翻,老班长听到求助后,赶紧帮助司机到前边村庄找人救援,在车辆被安全托起后又帮助司机把洒落的货物重新装好,当返回道班时天已大亮,从家中返回单位上班的职工已经到了单位,一夜未眠来不及休息,老班长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发生在老班长身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他就是一个像老黄牛一样的人,和一代代公路人一样,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平凡的就像一颗铺路石。老班长的一辈子,只做了公路养护这一件事!为了公路养护这一件事,他做了一辈子!将最美好的芳华献给了公路事业,守护着公路的安全与畅通,成就了铺路石的荣光与梦想。
人无精神则不立。就是因为有了像郑战乾老人、老班长这样甘于奉献的公路人,经一代代的艰苦奋斗,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和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推动了公路事业的全面发展。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省能通行汽车的公路仅有3200多公里,经过70多年努力,今天的甘肃,全省公路里程增加到15.6万公里,加上已建成的6.7万公里自然村组路,实际里程达到22.3万公里,横向通道全面贯通,纵向通道能力明显提升,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凸显。纵横阡陌的陇原公路网逐渐建立,平坦畅通的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点缀其间的橘红色,构成了一道道特殊而美丽的风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征程上,作为新一代公路人的我们,将继续在“八棵树精神”的指引下,在甘肃公路精神的感召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肩负建设交通强国的光荣使命,用更强的精神理念、更高的价值追求、更重的责任担当,为推动公路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