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棵树精神”之光——全省公路系统第一届“最美公路人”事迹展播(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来源:武山公路段】【作者:】

汪来文,男,中共党员,现任武山公路段洛门养护站站长,技师,大专学历。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数九寒冬,在S208线洛礼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像一名不知疲倦的巡逻兵,为了道路的畅通、行车的安全,默默坚守30多年。

汪来文生于公路之家,从小他就深切感受到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平凡和神圣,养路工作的艰辛他早就从父亲身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90年10月,刚刚初中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沉重的铁锨,成为了一名养路工人。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宏愿,要继承父辈的优秀品德和奉献精神,不给父亲丢脸,不让领导失望,要让他所养护的公路成为平坦大道。

公路养护是一项强度大的野外体力劳动,冬天寒风吹、夏天太阳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一天下来,别人都叫喊腰酸背疼,可是,汪来文却并没有叫苦。在工作中他勤学苦干,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他便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养护技能,一起工作的“兄弟们”都不得不被他那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再加上他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很快便赢得了当时金刚道班全班职工的信赖和拥护。1995年经职工推选,段上聘任他担任了金刚道班班长。随着养护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2000年,洛门道班与金刚道班撤并建成洛门养管站,汪来文由于多年来在金刚道班工作扎实,敢抓敢管,在职工中树立了威信,因而洛门养管站一成立,武山段便聘任他为洛门站的站长。

当时的洛门养管站,除了3名老职工外,其余22名职工全都是年轻人。所管养的国道316线又因长期超期使用,病害很多;省道208线金刚村路段,村民利用边沟浇水的事情时常发生,占路为市的现象天天都有,使得养护任务十分繁重,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难度很大。汪来文一方面组织职工对大的病害进行处理,一方面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养护观念和养护行为的三个转变。即:一是由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无论晴天雨天,农忙农闲,路检不路检,坚持常年养护;二是由片面养护转变为全面养护,不仅养好路面、路肩,同时养好边沟、桥涵、路树等,维护路产完整,保证设施齐备;三是由监督性养护转变为自觉性养护,无论领导在不在场,不管任务是否安排,该干的活不等不靠,主动干好。在他的带领下,全站职工每年都认真完成公路养护生产任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0多年都从事公路养护岗位,时间久了,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汪来文却乐在其中。“我工作,故我快乐!”汪来文说:“总能在忙碌的工作中体会生命的力量和愉悦,再苦也能品出甜味来。”2018年7月,5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造成武山县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不断上涨的洪水疯狂地吞噬着公路,洛门站负责81.4公里的省道208线上也是多处塌方、泥石流,大的路基缺口就有四处。作为养路人,汪来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保障畅通,有的职工彻夜坚守在水毁路段!炎炎烈日下,只有咸菜大饼充饥;疲惫的身躯里,不屈的只有保通的意志。汪来文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对工作高度负责,团结带领全站职工一次次打硬仗、攻难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交办的工作任务。他所带领的洛门站,连年被中心评选为双文明建设先进班组、“十佳”班组、先进集体。十几年来,洛门站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秋冬春夏解行装,戴月披星山野旁。长期以来,他始终恪守“团结协作,创新进取 敬业奉献 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也时刻感染着周围的职工。汪来文就是千千万万个公路人的缩影,在公路养护行业中还有众多像他一样坚守岗位、有呼必应、持续奋战的公路人,是他们用笑容穿透了雨水、点亮了黑夜,是他们用承诺、信心和力量诠释着新时代奋斗者的无私奉献、责任和担当。


主办:甘肃省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红山路40号   邮编:741001   电子邮箱: tsglzd@126.com

版权所有 2021 Copy Right TianShui Road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789号     天水公网安备 陇ICP备 62050202000203号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