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一抹橘红色的身影一手扛着铁锹一手擦着汗走进了工区大门,身后的影子在夕阳余晖中拉得狭长……定睛一看,原来是清水公路段红堡养护工区作业组长长王九林,今天他照旧又是最迟一个收工回来。
是初心,也是传承
王九林的父亲是一名老养路工,1990年,年仅20岁的王九林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那把铁锹,从此与公路结缘,踏进了养路工行列,开始了修路生涯。那时的公路环境不比现在,所养全是砂石路,晴天车过之处尘土飞扬,雨天车轮带着泥沙飞溅满身。王九林跟着道班里的老前辈埋头苦干,手上新茧老茧重重叠叠。常年在公路上工作,免不了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有时汗水夹杂着雨水,衣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年四季也穿不了几件干净的衣服,王九林对此却毫不在意,自从穿上橘红色的养护服,选择了公路养护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与扫帚、铁锹相伴,选择了与烈日、风雨和汗水为伍,他的身上和他父亲一样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坚持30多年,凭借的是保障公路畅通的决心和对公路事业的热爱。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初心,更是我父亲心愿的传承。”他把人生最美好的30年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这正是王九林工作时的真实写照。
生命公路,是要用心用情守护的
每一个点,每一段路,他都会握紧手里的工具,给公路“无微不至”的关怀。王九林常常对自己和同事说,公路路况关乎每一位过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养护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无论是路基养护、路面清扫,还是水沟疏通、设施清洗,几十年如一日,王九林都一丝不苟地对待;无论是打冰除雪,或是水毁抢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九林的身影。
2022年7月下旬以来,清水境内普降大到暴雨,造成G566线等线路出现塌方、泥石流灾害,部分路段短时间内交通中断。正值夜间,工区养路工都已睡下。险情就是命令,他一接到消息,马上就从床上爬起来,立即喊另外几名工友起床,连夜组织大家赶赴现场。对养路工来说,没有什么比保障道路畅通更重要。到达现场后,他顾不上脚下的泥泞,立即报水毁情况、沿路设置警示标志,拉警戒线、联系机械抢通,带领着组员二话不说,分头开始清理落石和泥石流,在抢险过程中,他还不忘嘱咐组员注意安全,两个多小时后,被堵路段终于恢复了畅通。几束车灯从他们眼前闪过,他和其他抢险人员全身也都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了,但他们心里却充满了险情排除的快乐。类似这样的突发情况,高强度劳动,他们每年都要遇到不少。特别是冬天,为了保障雨雪天气道路畅通,他和同事们天天与严寒和冰雪搏斗,总是全力以赴地把阻碍交通的风险降到最低。
今年春节期间,天水境内持续降雪、气温骤降,清水公路段所管养公路路面积雪结冰严重,交通受阻,给节日期间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王九林深知春节期间公路保通保畅的重要性,便主动请缨放弃休假,投身到打冰除雪、防滑保畅的最前线,顶飞雪、冒严寒,即使双手被冻的紫红,依然使尽浑身解数挥舞着铁锹和扫把,只为春节期间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精心养护,你舒心通行”的承诺。水毁抢险、除雪防滑......各种应急路况的抢险,王九林都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但每次都是冲锋在前、义无反顾,用出色的表现完成任务,每一次都让王九林意识到公路离生命是那样近,他更要用心保障公路的畅通,用情守护一方公路的安全。
养护工人,是我最对的选择
有人笑话他,做养护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什么好的?每次他都极其认真地答道:“在这三十年,作为养护工人,我参与了天水市国省道的蜕变,见证了清水县交通的巨大发展,感受了祖国经济发展的飞跃,真切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与社会价值,做养护工人,是我最对的选择!”岁月无声,风尘留影。三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造就了他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和坚韧的心。从年轻俊美到年华逝去,清挖边沟、填补坑槽、修剪杂草成了日复一日的协奏曲。凭着一颗赤诚的公仆心,一片忠诚的公路魂,使得一条条道路越发畅、安、舒、美、绿。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唯有传承的薪火不变不灭。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凝聚成路上的一粒粒小石子,把自己的汗珠渗进路面的沥青养路护路,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