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报上读到一篇《半路卖蟹》的文章,写得很好。文章朴实自然,语言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郁,读罢让人忍俊不禁。或许是习惯使然,每次看到好的作品,我总喜欢转存到空间里,这篇文章也不例外。随后在网上又看到王润滋先生的《卖蟹》,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也转载了下来。两篇文章本没什么关联,只是偶然碰到。受文章情节的感染,我的心绪波动起来,往事如电影一幕幕闪现眼前。因为,蟹于我,也是有故事的。
事情还要从大学生活说起。
上大学是在南方的一个都市。老校位于江南市区,校区窄小,地域受限,无法满足扩建需要,于是,学校又在江北修了新校,我们一届正是新校的第一批学生。新校不大。紧靠公路的一侧是连绵的小山丘,就像一面高大的屏障安放在那里,将学校几乎隔成世外桃源。校园布局简单,一览无余。校门正对着教学楼,绕过去便可看见宽大平整的操场,以及操场边孤零零的餐厅和几座宿舍楼,整个布设使校区显得那么空旷和冷清。
紧邻校区的还有一大片荒地,据说是另一所大学的新校址。校区外除了稻田和菜地,便是醒目的红土丘。学校比较偏僻。到最近的商场去购物,来回也要一个多小时;去市区更是奢望,只有等到星期天。所以,被都市远远隔离在外面的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出去自由散漫。这倒成了一件好事,使我们这些学生变成了一个亲密团体:大家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吃饭,一起娱乐,一起的时间久了,同学之情变得浓厚起来。即使一个小小的学校活动,大家也会踊跃参加,气氛总是那么热烈。
晚饭前打篮球和踢足球的时候,操场边围观和助战的同学真不少,热情的喝彩声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印象较深的,是班里的同学打捞鱼虾的情景。那时学校的两排宿舍楼之间有一处又大又深的排水沟,沟的上游与稻田相接。每逢下大雨,就有鱼虾冲出鱼塘流到沟里,有同学发现了,惊喜之余呼朋唤友,总有些胆大的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水没过衣裤,顾不上挽,雨下到脸上,顾不得擦,只管躬下身子弯下腰急急地在水里摸寻。出于好奇,我会站在阳台上,静静地看他们用心打捞,惊喜地看他们举手炫耀。那些意外的收获里,有张牙舞爪的大龙虾,有活蹦乱跳的小鲤鱼,如果运气好,应该还有小蟹吧,反正够他们美美的享用一番。
每次看到那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欢乐场面,于我,就是观赏一道难得的风景。
上大二的四、五月份 ,学校组织我们去老山林场实习。
林场很大,树木很高,有成片的竹林、松林,还有其他叫不出名的树木,将山野密密麻麻地遮掩起来,村庄星星点点隐约其中。
我很喜欢那里的景色。有时吃过晚饭时间还早,就一个人爬到半山腰去看远处的群山。山野层层叠叠,青翠浓郁,周围空气清新,温馨宁静,感觉特别惬意,心情一下子就愉快起来。
我不喜欢那里的雨天。雨天无法出门,连绵数日下个不停,只能坐在床边,看着窗外发呆。
待到了夜晚,关上灯,屋内没有一丝光亮,黑魆魆的一片,寂静中只听见窗外急急的雨声夹裹着汹涌的林涛声,像巨浪一样压过来,让人喘不过气。夜深了,同伴早就进入梦乡,我的床铺因为紧挨门窗,不时被风雨声吓得辗转难眠,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就悄悄地跑到舍友床前,将熟睡的人儿唤醒,然后,紧挨舍友,踏踏实实地睡着了(此后知道,无助的时候,有人陪伴也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等到雨过天晴,我们往往被老师带到野外勘测实习。有次穿过树林,偶遇一条小溪,大伙走累了停下来休息。只见水流清冽,沙粒洁净,我顺着河道往下走,看见滩地上冒出几只小沙蟹,淡蓝的壳,细小的爪,如精灵般急急赶路。我俯下身,看了又看,忍不住捉了几只。同伴喊我出发,匆忙间赶过去,手里的小沙蟹却舍不得丢掉,于是悄悄地放进仪器箱。待回到驻地再去找寻,却发现不见了踪影。到底是被同伴有意放生,还是小沙蟹不经意间逃走,不得而知。但那小沙蟹爬行时可爱的样子我总记得。
2006年同学聚会,路桥专业三个班九十余人来了近七十。这是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同学聚会,组织聚会的老班长费了好大的劲,将天南海北的同学召集到一起,还请来了好几位老师,说起来真不容易。
15年的岁月,变了的是我们曾经青春年少的面容,没变的是我们依旧年轻的心。
岁月催人老,也让人成熟。见面那天,会场气氛真挚热烈,大家相谈甚欢。没有陌生的感觉,也没有时间的阻挡,就像刚刚分别又重逢了一样。
晚餐设在住宿的酒店,菜品丰富,花样齐全,都是江南水乡的特色饭菜。毫无疑问,大闸蟹是少不了的。因为聚会恰值晚秋,正是大闸蟹上市的时节。让人感动的是,系主任也来了,和我们坐同一桌用餐。古稀之年的老系主任还是那么精神矍铄,那么和蔼可亲,只是老人家满头的华发不经意间提醒我们这次见面的弥足珍贵。老人很细心,在大家食用大闸蟹前发了话。他说:“北方的同学有些可能没吃过螃蟹,不知道怎么个吃法,当然,南方的同学是很熟悉的。对于南方人,这可是一道美食,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老人就像给我们授课一样,一边讲解一边将碟中的大闸蟹细心地用手扳开,很自然很温和的神情,就像回到校园时的课堂上。
一霎间,现场一片寂静,只有老人儒雅倜傥的吴侬软语声在席间飘过。当时我很开心也很激动,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吃螃蟹。老人的一席话,不仅让我,也让和我一样第一次吃螃蟹的同学松了口气,替我们解了围。不管那天吃蟹的滋味如何,但老人时刻不忘育人的美好品德让我铭记于心,让大家肃然起敬。
记得晚餐过后,离开餐桌时,还有一只蟹留在碟子里,老人看见后将蟹小心地放到餐巾纸上,执意递给我,让我带去享用。盛情难却,我谢过老人家接了过来。回到住处,看着那肥美的大闸蟹,我正想着该怎么发落,恰好有位当地的同学过来叙旧,离开时赶忙让他拿回家,他倒是不嫌弃,乐呵呵的接受了。在我看来,大家传递和分享的不只是一只螃蟹,还有温暖和关爱。每当想起往事,就有暖流在心中荡漾开来。
聚会结束后,我约好同学金一同乘车返家,没想到临时起了变化,他的室友明邀请去他的家乡玩。听说明同学工作很忙,我真的怕打扰到他。大概是看出我的顾虑,明同学说大家聚会一次不容易,像金同学和我远在西北,不知何时还能再来,乘此机会,他要做好东道主尽尽心意。
面对明同学的诚挚与朴实,我们十分感动。之后的行程中,我和金同学看了许多美景,玩的也很开心,江南小城的美果然名不虚传。小城之旅,给不易的聚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离开小城时,班长闻讯也赶了过来,和明同学一道前来送行。送来的有当地土特产、两篮大闸蟹以及刚弄到手的火车票。进站的那一刻,他们还一再嘱咐,要给篮子里的蟹定时淋水,以确保新鲜美味。明同学也不忘教我们做蟹用的材料和方法。就这样,在缓缓启动的汽笛声中,带着满满的深情和厚爱,我们告别了温婉美丽的江南小城,也告别了情深意重的大学师友,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当夜幕徐徐降临,伴随着列车飞速前行的轰鸣和有节奏的轮声,我依然沉浸在江南之行的思绪中。
蟹的故事过去了一二十年,可我觉得就发生在昨天。那些难忘的往事,记录着我们青春年代美好的梦想,承载着校园师生深厚的情谊。它至今充实着我的生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