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职能归位、职责落地”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公路段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党建与养护主业互融互促,全面加强公路养护,进一步提升了公路养护效能,“归落”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养护生产。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将党支部建在养护生产一线,做到党建工作与养护主责主业互融互助。同时在“归落”工作中强化廉政风险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清单》《九不准》,加强对管养公路养护工程专业分包、劳务合作、机械租赁、材料采购、绩效考核等重要环节的廉政监督。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为公路养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硬核”的保障。
整合人员设备,养护效能进一步提升。人员归位是基础,设备归位是关键,结合管养路段实际情况及目前养护工区地域特点,重构生产单元,成立车家川专业化养护工区。坚持日常预防性养护与集中整治保养并重,完善人员设备管理机制,加强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培训力度,提升职工实操技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机械设备效能,满足“职能归位、职责落地”养护生产需要。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锤炼作风强本领。为进一步激发全体职工的斗志和养护热情,以生产任务为导向,采取AB岗的形式,组织机关人员轮流参与养护生产,让技术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全面回归公路养护“主战场”,既节约了养护成本,也解决了大忙季节养护一线人员不足的问题。在管养的S208线、S225线、S326线等线路部分路段,不定期组织开展养护生产“技术比武”活动,为每名职工划分了养护路段,做到责任到人。在“路域环境整治月”竞赛活动中,班子成员当好“领头雁”,人人当好“施工员”,党员干部和青年职工更是冲锋在前,主动承担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生力军作用。
以示范创建为契机,有效提升公路通行能力。打造S208线40余公里标准化养护示范路,打造S208线四门大桥、侯堡桥等为示范桥,以“路面、交安设施、边沟、路域环境、桥梁排水、桥涵清淤、标志标牌”为整治重点,在桥涵维修、交安设施维修、构造物维修、路域环境整治、S208线水毁修复工程等工作中,严把施工质量及安全关,推行精细化养护,全面提升管养公路服务能力。
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推进专项工作。依据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年初公路养护工作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桥隧管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制定了示范桥隧养护方案。国省道管养事权移交工作启动后,该段积极与县交通局沟通协调、有效衔接,进行了普通国道及农村公路管养事权移交,圆满完成了G310线、S208线、S225线接养和X303线、X308线移交工作。积极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联合县道交委重点排查管养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多发路段,综合评估分析重点路段交通安全设施防护等级、防护能力,全面提升公路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