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修补中的责任与担当——张家川公路段油路修补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9日】【来源:张家川公路段】【作者:王小强 马明】

清晨,当春日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大部分人还在酣睡的时候,张家川公路段的油路修补工作人员已经坐上面包车前往清水县白驼镇的S323线油路修补现场,时针刚指向七点钟,他们已经开启了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

场景一:布设安全作业区

“今天的重点工作还是油路修补,这段路面仅有六米,在规范布设安全作业区的同时,大家不能随意离开安全作业区……”在岗前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后,安全员祁引熟练地带领大家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 4 部分:作业区》《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从警告区开始,逐一放置警示标牌与安全锥桶。一块块醒目的标志牌,一只只靓丽的安全锥桶,时而红时而绿指挥旗在交通指挥人员手中摇曳着,这些都是油路修补作业人员与过往车辆的安全保障,每一块标牌、每一声警笛,都是对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

场景二:油路修补作业

有着25年油路修补经验的技术人员马明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对需要修补的坑槽进行测量标记,铣刨机缓缓前行,三猫紧随其后,切割边缘,清底,洒布乳化沥青,副段长刘尉尉有时站起,有时侧身,边观察边说到:“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是修补油路质量的关键。”随后热气腾腾的沥青拌合料倒入摊铺机中,机械高速运转,坑槽填充饱满,工人们用铁锨整修边缘,钢轮压路机迅速碾压,胶轮压路机紧随其后,他们切实将精细管理的作风贯穿于每一处细节,整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耐心,每一次敲击、每一次填补,都饱含着养路工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场景三:修补后续工作

油路修补完成后,机械的轰鸣声和工作人员的嘈杂声已经远去,走向下一个修补地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还有一帮人不能离开,他们还需要对“战场”进行打扫,需要对修补的面积进行丈量,对具体位置进行登记拍照,还要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修补形状规则、接茬平顺、表面平整密实。2023年入职的纪文杰和梁旺旺是两位00后,每一数字、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高度负责的见证,他俩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对工作的敬畏和热爱。当下,00后已经褪去了天真与稚嫩,和70后80后融为一体,成为了公路养护的主力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同样的工作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虽然大家脸上都挂着带有尘土的汗水,衣服上都沾上了油污……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是“两路精神”的践行者,是甘肃交通行业“八棵树精神”的传承着,早出晚归是油路修补的常态,汗流夹背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精益求精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明天他们将继续迎着春日的阳光,踏上油路修补的征程,用勤劳和汗水守护着公路的畅通与安全。


主办:甘肃省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红山路40号   邮编:741001   电子邮箱: tsglzd@126.com

版权所有 2021 Copy Right TianShui Road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789号     天水公网安备 陇ICP备 62050202000203号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