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天高速:穿越秦岭的时光长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来源:试验检测室】【作者:冯小军】

晨雾未散时,车轮已碾上宝天高速的柏油路面。这条编号G30的连霍动脉,如一条银灰色的绸带,自宝鸡城西的渭河平原蜿蜒而起,向着天水麦积区的群山深处延展。车窗外的风景,是秦岭西段用亿万年光阴雕琢的杰作——山体如被巨斧劈开,裸露出赭红色的岩层,间或点缀着苍翠的松柏,仿佛大地母亲未及缝补的伤口。

隧道里的光与影

麦积山隧道的入口,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张开巨口。这座全长12.29公里的亚洲第二公路长隧,将秦岭主脊生生凿穿。车灯刺破黑暗的瞬间,岩壁上密集的排水孔如星子坠落,反射出细碎的银光。隧道内恒温18℃的空气裹着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恍惚间似听见当年武警交通六支队的官兵们,在36个月里用风钻与炸药与山岩搏斗的回响。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创下甘肃公路建设纪录的工程奇迹,更在隧道西口种下千株松柏,让被惊醒的山神重新披上绿衣。

出隧道时,耳膜微胀的压迫感尚未消散,眼前豁然开朗。阳光如金箔洒在党川乡的梯田上,层林翻滚间露出白墙青瓦的村落。路边的观景台停着几辆自驾游的车辆,游客们举着相机追逐云雾中时隐时现的群山,恰似高速公路在空中的倒影。

桥梁上的风与诗

当车流驶上李子坪特大桥,2.62公里的桥身如长虹卧波,将两座山头轻轻系住。桥墩扎进渭河支流的深谷,混凝土与钢筋编织的网状结构,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嗡鸣。透过车窗望去,桥下溪流如银链,携带着秦岭的雪水奔向关中平原。此刻忽然懂得,为何古人要在“明修栈道”处留下那么多悲壮的诗篇——当自然之力被人类智慧驯服,连飞鸟都要在桥索间徘徊,重新丈量天空的高度。

白杨岭特大桥的黄昏最是动人。夕阳将1.32公里的桥身染成琥珀色,桥面反光标识化作流动的星河。有牧羊人赶着羊群从桥下经过,羊铃叮当与车轮轰鸣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这场景让我想起公路设计者的话:“最小的破坏,最大的保护,最强有力的恢复。”此刻看来,那些为避开生态敏感区多绕的37公里弯道,那些替代开山的14座特长隧道,都是对大地最温柔的致意。

服务区的味与道

百花服务区飘着花椒的香气。停车场里,陕A牌照的货车与甘E牌照的轿车错落停放,司机们捧着碗唆着天水呱呱,这种用荞麦淀粉制成的凉粉,浇上红亮的油泼辣子,是穿越秦岭的味觉密码。服务区大厅的电子屏滚动着实时路况:宝鸡方向K1339处施工,西安至天水车程已缩短至1.5小时——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爆破声与图纸上的墨痕。

宝天高速如发光的丝带缠绕山间。想起经常路过的街亭收费站,那个三国古战场遗址旁的现代建筑,玻璃幕墙倒映着千年前的烽火狼烟。历史与现实在此重叠,正如公路旁时而出现的古栈道遗迹,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与柏油路面上的轮胎印,诉说着同一条道路的千年嬗变。 

终点的守与望

当天水东收费站的绿色箭头亮起,天水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条耗资66.96亿元、穿越70%桥隧的“云端之路”,不仅让西安至兰州的行程从10小时压缩至6.5小时,更将关中平原的麦浪与陇中高原的马铃薯田连成一片。过境段上,定西的中药材货车与天水的装备制造运输车擦肩而过,车窗里飘出的秦腔与花儿调,在空气中撞出奇妙的和声。

站在甘泉互通立交桥远眺,宝天高速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古老门户。那些为保护小陇山自然保护区而多建的7座特大桥,那些为减少植被破坏而缩小的隧道洞口,此刻都化作山峦上的勋章。当最后一缕夕阳为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镀上金边,我忽然明白:所谓通途,不仅是车轮下的坦途,更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智慧,是历史与未来相拥的温度。


主办:甘肃省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红山路40号   邮编:741001   电子邮箱: tsglzd@126.com

版权所有 2021 Copy Right TianShui Road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789号     天水公网安备 陇ICP备 62050202000203号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