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无法忘记2015年那个被太阳晒得近乎窒息的夏天。那年夏天,我被分配到秦州公路段工作,在那里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黄土路,是如何在公路人的手中,变成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六月的炎夏,领导安排我到项目部实习锻炼,起初听到这个安排时,我内心有些抵触,觉得自己是一个女生,天天待在项目部,风吹日晒,又在郊区,实在觉得自己有困难。在和段领导诉说自己的担忧以后,段领导的一句话让我自惭形秽,“小王,你虽然工作岗位在办公室,但是你不了解我们公路人每天在干什么,如何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呢?我明白的想法,项目上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你去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第二天一早,我备好行李,坐上单位的养护通勤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行驶,终于来到了项目部。说是项目部,其实就是在乡下租用一处农家的两层自建小楼,院子连围墙都没有,光秃秃的水泥墙面未经粉饰,还泛着墙碱,周围除了紧挨着的几户农家,剩下的全是庄稼地,和城市的喧嚣相比,环境的巨大落差,一下子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中午,从工地回来吃饭的同事们,都充满疑惑地打量着我这个“新人”,彼此的不熟悉也让我比较紧张。担心我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单位的姐姐们一边带着我熟悉工作环境,一边开导我:“咱们的厨师做的饭很好吃,等会你尝尝他做的纯手工臊子面。”“放心,晚上回不去,我们陪着你呢。”一句句贴心的话语,瞬间温暖了我的内心。
为了尽快了解工作,第二天一早我便跟着单位的技术员去了施工现场。六月的天水进入了高温“烧烤”模式,毒辣的阳光肆意灼烧着公路,在肉眼能感受到的热浪中,技术员和养护工们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开展着路面施工作业。单位的老师傅跟我开着玩笑:“小姑娘,别看你现在白白的,多上几次工地,保证变成健康小麦色。”此时,机械的工作时的热气夹杂着沥青散发气味,一波一波向我们袭来,站在铺好的路面旁边,皮肤被烤得发烫,近距离作业的养护人员早已被汗水浸透了衣衫,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公路人。
在热火如荼的大干中,我慢慢熟悉了身边的同事们,有被称为“半灵通”的祁部长,有被称为“颜值担当”的陈姐,作为女同胞羡慕的“抗晒达人”安工是负责油路修补的技术员,每天顶着日晒在沥青路面来回巡查,却一直比我们涂了防晒霜的女职工的皮肤还要白。在和项目上的同事们慢慢熟悉地过程中,我也被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记得有一次,我戴着草帽站在烈日下问身边的李师傅,“油路修补项目,咋不能等天凉快了再干呢?”李师傅笑着和我解释说:“这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不能停下来了。天气越晴朗对沥青路施工质量越有利。把路尽快修好了,老百姓通行就方便了,这多好啊。”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公路人的心声。
其实,在我们庞大的公路人队伍中还有很多像安工、李师傅这样平凡而可爱的公路人,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对过往司乘人员生命安全的负责,对道路保畅的重视,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那份职责,守护着那份执着。他们用汗水和热情浇注了一条条康庄大道,用坚守和付出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便利。
致敬,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