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陇南市大范围持续发生大到暴雨,引发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国道212线大部分道路桥梁受损坍塌,打通交通生命线迫在眉睫,我的故事就发生在文县中庙镇。
白龙江怒吼,文县呜咽
持续的暴雨激怒了平日温顺的白龙江,它化身为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暴躁着怒吼咆哮,夹杂着泥浆如猛兽般向沿岸群众扑来。 危急关头,我与原天水公路局应急抢险队临危受命,翻山越岭,前往文县中庙镇跨江大桥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变身”。
初见文县,城内及乡镇的低洼地区出现严重积水和内涝,沿街商铺全部被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无数家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文县上空笼罩一层阴霾,那时,我隐隐听见它在悲泣。
“公路橘”前来,你们别怕
在348公里外的天水,有一支橘色的队伍,在接到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抢险任务后,披星戴月,正在连夜向灾区奔赴而来,他们就是原天水公路局应急抢险队(现为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应急抢险队)。
那天,44名抢险队员从不同的方向赶赴到同一个目的地——G306国防物资储备仓库,喊着号子把我的各个部件装车,多希望我的体重能轻一点啊,减少你们的负担。
天水—武都—中庙,各类机械抢险设备沿十天高速、兰海高速前行。黑夜中,我感受得到风的刺骨和雨的冰冷,但我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在我摇身一变后,将担负起3000余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责任。
我们来了,你们别怕!
暴雨中坚守,乞巧相会
满街淤泥告诉我:我们到了,这里就是文县,这里就是中庙镇。
暴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每一滴雨水仿佛都在戏谑着抢险队员们,但他们毫不退缩,在暴雨的嘲笑声中仔细地将我的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直到最后一块桥板落下,大家才松了一口气,那天,恰好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
而我,也成为了连接中庙镇两岸群众的“鹊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夜幕降临,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迎来了一年一次的相会,中庙大桥上,两岸的人民群众也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放心吧,有我在,一定让你们走放心桥。
639个昼夜,就此别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在中庙镇坚守了近2年时间。
清晨穿过山间薄雾去上学的孩童,午后村民们摆条(方言,意为“聊天”)的喧闹,还有逢集时人来人往的欢闹,让我感受到中庙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息。
是时候回去了啊。
这天,久违的公路橘再次出现在我眼前,伴随着熟悉的号子,我的部件被拆卸后装上了回家的车。
放学的孩童来不及迎接周末的喜悦,在江边轻盈灵动的燕子和树上引吭高歌的喜鹊的陪伴下,跑来问我:大桥大桥,你要走了吗?是啊,我要走了,虽然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但我不想说再见,只想对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道一声珍重。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文县,珍重!
中庙,珍重!